一区二区三区电影_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免费_亚洲欧美国产精品va在线观看_国产精品一二三四

聯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聯系電話:
您的當前位置: > 熱點 > > 正文

新趨勢!大量民企轉向“專精特新” 銀行信貸如何跟進?建行探索“技術流”授信評價體系

來源:券商中國 時間:2021-11-26 08:59:50

中國經濟邁向高質量發展的過程中,“學而優則創”正成為萬千中小企業潮涌的新趨勢。一批掌握高精尖技術的的科研人員不再僅僅埋頭于實驗室,而是眼光向外洞見商業機會,自己“下海”創辦公司實現科研成果的商業轉化。

據證券時報記者不完全統計,在科創板上市的企業中,近2/3企業的董事長為碩士、博士學歷;北交所未來也會有更多專精特新“小巨人”上市,高知、高學歷的公司管理層將成為這些企業的鮮明特征。

實體經濟朝著“智”造業方向升級的同時,作為經濟的血脈——金融在服務實體經濟轉型的過程中也要尋求業務創新和突破。盡管風投等股權融資被看作是初創型企業融資的合適渠道,銀行信貸在解決初創企業日常資金周轉的“近渴”問題上依然有著不可或缺的作用。但傳統貸款審批重抵押和財務報表的模式在面對企業技術成果時無法有效賦值,成為制約科技企業獲取資金的一大癥結。

這到了銀行要主動改進創新信貸服務模式的時候了。11月22日,工信部發布的《關于印發為“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辦實事清單的通知》中指出,鼓勵銀行業金融機構圍繞“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需求,量身定制金融服務方案,打造專屬信貸產品、加大信貸支持力度。證券時報記者從建設銀行了解到,在廣東地區摸索試點了4年多后,近日,建行印發科創評價全行應用推廣方案,推動科技金融業務創新由“點”到“面”進行突破。

探索“專精特新”企業授信新方法

百特元生物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年,是一家專注于多生物特征識別等領域的高科技企業,提供DNA檢測技術與產品研發生產等,2017年首次通過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認定,并在2021年獲得了北京市“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認定。

據公司技術負責人冉凌飛向證券時報記者介紹,在公安案件偵破的DNA樣本采集提取及分析檢測領域,此前國際上通用的檢測儀器和耗材都是被一家美國公司所壟斷。公司經過多年研發,目前已經生產出可替代的用于法庭科學DNA鑒定系統的超微量DNA檢測試劑盒以及DNA遺傳分析儀器耗材,打破了國外壟斷,不僅提升了國內DNA檢驗技術水平,為案件的DNA檢測鑒定提供技術保障和物質支撐,還大幅降低了有關部門采購相關試劑盒和儀器耗材的成本。

正是得益于填補國內細分領域的技術空白,百特元自2019年以來公司營收每年大幅增長。從2019年實現800萬營業收入到2021年有望實現1億元營收,公司對于2022年更是定下了營收2億元的經營目標。

不過,營收的增加并不能完全滿足公司日常資金需求。據百特元財務負責人肖鵬介紹,公司訂單通常都有賬期,需要公司先行墊付部分啟動資金,隨著業務規模越做越大,對公司現金流的考驗也越來越大。建行北京市分行通過內部“技術流”評級體系為公司提供了信用貸款支持,免去了對企業抵質押資產的要求。目前公司在建行“技術流”評級中位列T6等級,授信規模達500萬元。

據建行有關負責人介紹,“技術流”科技企業創新能力評價體系始于建行廣東省分行2017年的試點,是我國首次將企業的科技創新要素納入商業銀行評價體系,打破金融機構只看“資金流”授信的困境。本著“不看磚頭看專利”的思路,該評價體系圍繞知識產權大數據構建起一套包含5大類、10余個量化指標的評價標準,將企業按照持續創新能力的強弱分為T1—T10十個等級,提供差別化增信支持。

廣東益諾歐環保股份有限公司同樣是一家掌握了多項水處理核心技術和多項專利的硬科技公司,公司通過“廢水分流、分類處理、廢水回用、資源回收”的技術路線,將電鍍重金屬廢水經處理后全部回用,徹底解決了電鍍廢水對環境污染嚴重的大難題。據公司董事長張恒介紹,隨著研發投入的持續加大,2017年公司面臨較大的資金需求。但由于公司是技術密集型的輕資產企業,想得到銀行資金支持并不容易。彼時建行剛試點 “技術流”評價體系,公司的評價等級為T5,建行就依托這個體系為公司提供了2000萬元的貸款支持,解決了公司的燃眉之急。

“此后,隨著公司繼續加大研發投入,公司被認定為廣東省零排放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擁有發明、實用新型專利70項。公司在建行‘技術流’評價體系中的等級也提升到T4,為公司提供的金融支持已增加到1億元。”張恒說。

科技金融助力知識產權“信用化”

中國經濟邁向高質量發展的道路上,富有競爭力的企業是高質量發展的微觀基礎,大量民營企業要向“專精特新”方向發展,未來相當一部分企業將是知識產權豐富的“智”造型企業。

實體經濟在轉型升級,銀行信貸服務也要跟上步伐主動求變。央行數據顯示,今年以來,銀行加大對“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金融支持。到今年10月末,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整體獲貸率超過七成,戶均貸款余額為7526萬元,小微企業融資繼續保持量增、面擴、價降的良好態勢。

不過,風險把控依然是銀行業務永恒的主題。科技企業數量節節攀高的背后,是企業創新能力的良莠不齊。特別是科技企業所屬的行業類別廣、專業性強,信貸人員對企業的技術實力和市場前景看不清、摸不透,反而容易造成“惜貸”問題。

科技金融則成為解決上述痛點的關鍵力量。證券時報記者了解到,建行通過建立大數據,通過科技企業量化、自動評價的方法,把“硬科技”同“弱高新”區分開來,逐漸摸索出以知識產權為底層數據對科技企業創新能力進行精準畫像,收集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創新數據,通過大數據技術實現知識產權在金融領域的“信用化”和“數字化”。

對于“技術流”評價體系的底層運行邏輯,建行上述有關負責人表示,技術流“的這個”流“字,如同財務管理中的”資金流,強調的是企業的持續創新能力。科技企業開展創新活動,會留下行為數據。這些數據的最佳載體,就是企業擁有的知識產權。

“知識產權是少有的與企業科技創新態度、實力和潛力正相關的大數據,反映了科技企業的持續創新能力,并能夠提前1—2年預測企業的‘資金流’情況。”上述建行有關負責人稱。

今年上半年,建行總行就在北京、上海、江蘇、深圳等10家一級分行試點推廣了“科創評價”。其中,截至9月30日,建行北京市分行向科創類客戶累計發放貸款超過3000筆、累計金額百億元,并聯合110多家孵化機構協力發展投貸聯動業務。10月底,建行印發科創評價全行應用推廣方案,推動科技金融業務創新由“點”到“面”進行突破。

此外,擴大知識產權對“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授信的應用,還離不開知識產權評估流轉體系的完善。華南地區一從事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的銀行人士曾對記者表示,知識產權質押融資依然面臨著評估難、流轉難兩大突出難題。一方面,目前市場對于知識產權的估值有多種方法,并沒有全市場認可且統一的標準,這就容易造成企業覺得自己的專利在同行內很值錢,但外部評估師給出的估值并不高的落差。另一方面,由于知識產權通常聚焦細分領域,同業可能會了解其真正價值,但受眾面畢竟較窄,不代表全市場都了解并認可其價值,這就容易造成知識產權交易流轉較難,一旦一筆知識產權質押融資出現不良,銀行在短期內也很難將質押的知識產權變現以彌補損失。

今年6月,國家知識產權局、銀保監會、國家發改委聯合發布《知識產權質押融資入園惠企行動方案(2021—2023年)》,明確探索風險補償的前置模式,在融資出現不良時,先行按比例撥付補償金,待質物處置后再行清算;推動銀行業金融機構用好單列信貸計劃和優化不良率考核等監管政策;聯合銀行業金融機構探索知識產權處置、流轉的有效途徑和可行模式,通過集中拍賣、第三方收儲等方式,將短期處置轉換為較長周期的知識產權運營,更大程度實現知識產權價值。

(文章來源:券商中國)

責任編輯: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推薦:

精彩放送:

新聞聚焦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