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二区三区电影_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免费_亚洲欧美国产精品va在线观看_国产精品一二三四

聯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聯系電話:
您的當前位置: > 熱點 > > 正文

“百煉成鋼”冬季論壇:2022年宏觀形勢及產業政策、黑色商品走勢全面解析

來源:光大期貨 時間:2021-12-14 13:51:18

12月12日,光大期貨研究所舉辦“百煉成鋼”2021冬季論壇。光大期貨研究所所長葉燕武、廈門國貿股份有限公司鋼鐵中心投研總監夏君彥分別就《2022年宏觀形勢展望》、《2022年一季度鐵礦石市場展望》進行主題演講。在圓桌論壇交流環節,光大證券研究所大宗組組長王招華、廈門建發物資研究部負責人崔勤、東銘礦業期貨總監夏張波、光大期貨研究所黑色研究員柳浠分別就2022年宏觀形勢及產業政策、黑色商品走勢等進行了全面解析。光大期貨研究所所長助理兼黑色研究總監邱躍成主持本次論壇。

2022年宏觀形勢展望(葉燕武光大期貨研究所所長)

對于大家關注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我先簡要說說個人理解。這次的會議有兩個關鍵詞,一是穩字當頭,二是先立后破。會議強調了面臨的形勢是三重壓力: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明年的政策應該主要針對于這三個維度來對應采取措施:一是穩需求,二是穩供給,三是穩預期,逆周期調節的重要性上升。

穩字當頭:包括財政、貨幣政策的協同,特別是貨幣政策的邊際寬松,一季度信貸開門紅概率還是挺大的。會議提到跨周期和逆周期的結合,逆周期的重要性上升。

先立后破:關于雙碳的政策,雙碳不能把長期目標短期化,因為能源結構轉型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場持久戰。所以先立足于現有的煤炭為基礎的國情,新能源方面包括清潔能源做加法,在加法做的過程當中有成效了,然后再做減法。所以里面有一句話特別重要,要實現能耗雙控向碳排放總量和強度雙控來轉型,因為今年實際上大家能感知到能耗雙控對各個行業的影響都是很大的。

1、境內外政策的分化:

2021年最大的宏觀矛盾是內外政策的分化,進而導致大宗商品創歷史高值的波動率,很多品種年化波動率都40%以上。

經濟修復的不同步:中國抓投資美國促消費

中國和美國,作為全球兩大經濟體在經濟恢復的脈沖的力度和時間上是有差異的。這一輪跟2009年、2010年其實很類似,中國經濟是從2009年二季度開始轉正,經濟脈沖連續4個季度,一直到2010年一季度見高點。2020年二季度開始中國經濟出現正增長,然后連續4個季度脈沖,并在2021年一季度見高點。看下美國,這一輪跟上一輪也很像,美國經濟實際上是從2009年底開始正增長的,上一輪的脈沖也是4個季度,所以中美兩國的經濟的上一輪的脈沖的高點是在2010年底形成共振的。那么對應的我們看到2011年的2月份,整個大宗商品就是一個牛轉熊的結構,所以經濟增長代表總需求邊際的變化,這對于大宗趨勢性影響是最大的。這一輪的話,今年一季度開始美國出現正增長,如果按照這個邏輯來推導,今年的四季度或者明年的一季度可能是本輪美國經濟增長的邊際高點。綜合來看,從總需求擴張的角度,可能在2022年的一季度,內外總需求聚合的增速可能是這一輪兩年以來的邊際高點。

政策的分化:中國“踩剎車” 美國“加油門”

我們看到去年3月份開始,國內社融包括整個信貸開始出現大的擴張,因為金融特別是信貸是領先于實體差不多1-2個季度,信貸開始出現大擴張之后,成為投資的驅動,而且投資是一個快變量,所以二季度經濟正增長。回顧來看,財政政策包括貨幣政策,在今年初出現同向的回歸。所以我們看到社融的增速,包括商業銀行資產負債表的增速,從今年的一季度開始往下,央行公布的11月份社融增速10.1%,其實僅比10月份高了0.1個百分點,也就是剛剛企穩。

美國方面,雖然說它開始QE削減,但是它實際上還在不斷的買債。財政貨幣的雙寬松為什么會導致美國國內通脹會這么嚴重?因為最新公布的美國11月份的CPI是6.8%,創近40年以來的新高,我們來看看美國的財政支出和財政赤字率,創了過去幾十年以來的新高。為什么以前美國包括財政的大寬松,為什么會以前沒有通脹?美國的這一輪通脹,美國國債發行量翻倍,中國邊際持有的美債下降,美國的財政它發出的國債主要是由美聯儲來買單了,那么實際上就形成一個典型的財政赤字貨幣化。財政部門發債,然后中央銀行去買債,中央銀行買了國債之后,它要投放貨幣的,這個就是典型的財政赤字貨幣化,結果就是典型的通脹。美聯儲的資產負債表翻了一倍以上,美國這一輪的通脹是一個典型的財政赤字貨幣化導致的典型的內生通脹,我們了解到很多美國現在的日用商品,價格都漲了一倍以上。美國現在是一個典型的通脹在不斷走高,而且不斷強化的過程。另一方面,美股的市盈率接近互聯網泡沫時期的歷史最高市盈率,美聯儲一旦削減QE或者加息過快的話,美股隱含的風險就比較大。所以從通脹這個角度,也是外熱內冷的結構。2022年,特別是上半年,美國通脹應該還會上升。對于類似原油等通脹密切掛鉤的商品,如果供給端再有點沖擊的話,不排除價格還有進一步上升的空間。

2、 新發展格局的涵義:

政治局會議包括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到, “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完整、準確、全面”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里首次出現。我們不僅僅要看短期的經濟增長的波動,還要看政策的中長期導向。

a) 新發展格局有四個關鍵詞:

聚焦實體:主要是制造業,疫情導致產業鏈出現斷裂,中國完善的制造業體系的優勢得到發揮。

均衡發展:房地產金融與實體經濟發展相均衡、各個行業之間比例均衡、區域(城鄉、東西部)均衡發展。

節制資本和暢通循環:目的是通過經濟結構的調整來實現國內大循環為主體的雙循環,當前要解決的一個中長期問題,就是整個居民部門的消費和購買能力不足的問題,解決這個問題一方面就要降成本,另外一方面要通過“六保六穩”來提高和保證基本的收入,來進一步來促進經濟的發展。

b)綜合平衡思想:

財政收支平衡:民生支出與經濟發展相協調、與財力狀況相匹配;由于舉債終身問責制和債務問題倒查機制

嚴控地方政府新增隱性債務。關于基建,在十九大之前,每一輪換屆之后基建增速會有一個明顯的上升,因為過去經濟的模式是一個GDP錦標賽的模式,十九大沒有出現這種情況,預計這一次在邊際上會有改善,但會力度不會過大,因為政策是一個托底的手段。財政支出方面,財政支出要更精準。過去這幾年財政結構向民生類的支出是明顯傾斜的,2022年的財政政策應該還是按照這種導向,更多地往民生的方向去投入。

銀行信貸平衡:保持M2和社融增速與名義GDP增速基本匹配。

截止到最新M2是8.5%,今年整個經濟增速差不多是8-8.5%左右,基本匹配。社融的增速目前是10.1%,CPI差不多就是2%,也就是GDP的8%加CPI的2%基本上是10%,所以今年整個金融政策,特別是央行的金融信貸政策,整體上來講是非常有尺度的,符合整個銀行信貸平衡的思路。

物資供需平衡:保供穩價

保供穩價是7月30號政治局會議第一次提出來,這一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里面也提到。從能耗雙控向碳排放總量和強度雙控轉變,實際上是針對今年部分行業,對于“雙碳”這個理解上面出現的偏差,把長期的目標短期化,所以對很多行業包括供給端,造成了一些沖擊和擾動。那經過四季度特別是10月份之后,包括在煤炭上面,保供穩價的力度其實在切切實實增強的,可以看到明年在供給端受到的可能沖擊是下降的。

外匯收支平衡:美聯儲的資產負債表擴張了一倍,但是中國外匯儲備基本保持不變。央行剛剛上調了外匯的存款準備金率,從7%調到9%,現在美元確實是泛濫,實際上人民幣的走強是市場自然形成的態勢。

3、2022年經濟增速預估區間:預估2022年GDP增速區間5-5.5%,基建預估是4%,房地產應該是在0-1%左右,因為目前房地產的政策邊際放松的是個人貸款,因為要避免一刀切,所以我們看到11月份的居民的中長期貸款實際上是明顯的回暖的,但是開發貸款實際上還沒有看到明顯的放松。新開工、施工和竣工方面,我們認為2022年仍然不太樂觀。制造業投資方面,明年預計有7-7.5%的增長,制造業是“十四五”期間最重要的政策著力點,包括保持產業鏈供應鏈的優勢和穩定。

2020、2021是整個大宗商品無論是有色黑色和化工共振的兩年,實際上是與2009、2010年是非常類似的,當然2020年有一些因為產業政策包括供給端的原因,導致內外的這種分化可能更明顯。展望2022年,我們認為實際上各個行業,無論是有色、黑色、化工,更多還是回歸自身的供需矛盾。

2022年一季度鐵礦石市場展望(夏君彥廈門國貿股份有限公司鋼鐵中心投研總監)

1、 價格行情:今年鐵礦石是黑色行情波動最大的品種,最高的價格漲至230美元以上,趨勢、幅度特別大,行情切換也非常快,波動率高。對于貿易商來說,今年相對不友好,價格來說,去年底160美元,目前110美元,絕對價格比去年年底要低50美元,庫存奔著2018年1.6億噸的歷史最高庫存。價格波動幅度也超出行業的認知和理解,好在這幾年行業抗風險能力提升了,沒出現大量違約情況。目前期現結構開始走平,已經顯示一定抗跌性。80美元是部分高成本礦的支撐,到了120美元鐵礦基本產量都能釋放出來。從結構來看,目前品種價差依然偏大,有些品種仍有超高的溢價,低品體價格折扣也非常大。

2、 鋼廠利潤和鋼廠偏好今年鋼廠利潤總體偏高,近期鋼廠利潤回升至400-800元/噸。鋼材高利潤、低供給、低庫存,疊加了年底限產政策的邊際放松,盤面提前開始交易復產的邏輯,盡管現實還沒有。近期鐵礦成交有所轉好,鋼廠拿貨積極性有所回升,主要成交還是在港口現貨,美元貨相對價格偏高,美元貨成交處于低位。近期貿易商成交占比也比較高,說明市場上有部分是期現商投機行為。另外,今年鋼廠不同階段利潤、限產、階段性缺碳等因素對礦偏好切換的也很快。

3、 鐵水產量:鐵水產量今年的降幅非常大,環比、同比降幅都非常大,日均鐵水產量從240萬降到目前200萬噸。上、下半年鐵水產量相差大,上半年很高,下半年下了一個非常大的臺階。7月中下旬礦價開始下跌,鋼廠出來賣長協,意味著過剩和鋼廠不采購減少,市場開始搶流動性,以價換量跌的很流暢。冬奧會和采暖季限產仍在,一季度鐵水預計會恢復至210-215萬噸,比目前增長5%-7%,同比大概還是會降15%左右。海外鐵水已經恢復至正常水平,預計2022年大體持平于今年。

4、 供應:今年供應增量明顯不及預期,主要是主流礦都沒有達到預期,這幾年礦山的資本開支相對不足,主要是一些產能置換和項目維護。今年外發運情況也比較平穩。明年外礦預估增加4000萬噸的量,國產礦基本持平,四大礦山2000萬噸增量,非主流增加2000萬噸,前提是礦價長時間維持在100美金以上。若礦價跌至80美元以下,那高成本礦會有邊際減量。預計明年整個供應還是相對平穩的,四大礦山將會增加塊礦的量以及提高礦的品位。海運費方面,海運市場的運力緊張正在解決,今年慢慢地已經趨于平穩態勢。

5、 庫存:根據明年的鐵礦大致供應和需求的情況,預計明年一季度慢慢向1.65億噸左右去累庫,二季度在復產或者限產有所放松后,可能會有所去庫,下半年再向1.7億噸累庫。今年壓港量是偏大的,大船比例較高,單船的量高于往年。

6、持倉和交割:鋼材的持倉還是比較大,鐵礦的持倉正常,交割也不缺,01合約前已經有81萬噸的倉單,是天量交割。倉單來看,是平水的狀態。

7、總結:宏觀上來看,前三季度國內偏緊,社融是不及預期,貨幣政策是中性的,打壓地產、雙碳、能耗雙控政策對鐵礦石價格制約明顯,四季度邊際放松,趨于平穩。海外持續寬松,近期海外開始縮表和加息。需求端來看,明年上半年需求趨穩,礦山的供應若沒有那么多突發事件,供應是穩的,但要關注結構變化。價格上講,是上有底下有底的狀況,鐵礦石主流運行區間在80-120美元,可以關注結構上的機會,如品種價差。

圓桌論壇

特邀嘉賓1:王招華光大證券研究所周期組組長兼鋼鐵有色首席分析師

首先我們看需求,我們用三類需求指標來監測:

(1)宏觀領先指標:包括中國PMI新訂單、中國M1和M2的增速差。M1、M2的增速差往上走,意味著企業定期存款在活期化,這意味著企業在購買原材料、設備,意味著總需求在向好,而最近該增速差從2021年1月以來是持續向下;PMI新訂單最高點是去年11月份達到的,此后一路下行,最近幾個月都在50%以下;這些都不利于鋼鐵的需求。

(2)中觀領先指標。從歷史經驗來看,鋼鐵需求最重要的因素是房地產新開工,而土地購置面積對房地產新開工有一定的領先作用,土地購置面積今年負增長已成定局,這意味著明年房地產新開工的需求大概率負增長,最近穩增長的政策預計會改善這一負增長的幅度,但是預計不會改變負增長的趨勢。而且從鋼鐵行業發展的規律來看,中國鋼鐵業需求的峰值大概率已經到了,未來內需和出口需求均難以再創新高。

(3)同步指標。我們通過石油瀝青開工率、全鋼輪胎開工率等周度高頻指標監測看下來,總需求在今年6月份就開始一直很差,現在依然比較弱。

因此,對于鋼鐵需求,我們總體看下來,可能會是一個小幅的負增長。

接下來我們看供給,我們傾向于認為明年鋼鐵產量應該是一個微增長或者零增長,當然,如果鋼鐵行業出現大面積虧損、或者鐵礦石價格過高,不排除政府繼續出臺打壓鋼產量的措施,進而導致鋼產量下降,這方面我們保持密切跟蹤。

綜合供需的角度來看,鋼鐵行業利潤總體預計會小幅下行。

周五召開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創造條件盡早實現能耗”雙控“向碳排放總量和強度”雙控“轉變”,“促進電力充足供應”,我們認為在控能過程中受損、但在控碳過程中受益的行業,值得重點關注,這里面很突出的一個領域就是電爐鋼、石墨電極,明年或許有比較好的表現。

特邀嘉賓2:崔勤建發物資研究部負責人

宏觀上來看,10月中下旬開始地產政策邊際的回暖,一直持續到現在為止,包括未來一段時間應該依然是會持續的一個邊際吹暖風的,那從這周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的一些基調上面也能大致看出來。我把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資料總結一下。關于需求方面,我覺得邊際明年會偏暖一些,無論是對地產、基建還是對整個制造業,都會有一個穩經濟穩增長的這樣一個目標,那對應到地產的話,也是提出了就說這幾年以來從來沒有提過的一個說法,就是要保持房地產業的健康發展和良性循環,要加強保障房的建設。由于明年是非常重要的一年,所以明年大體的這個經濟方向還是會穩中求進的,房地產行業作為我國經濟的一個支柱的產業,穩中求進的話不可能脫離房地產,所以地產端還會釋放一些進一步的邊際利好政策。在基建方面,這次也是明確提到了要加快基建投資,這也是符合7.30會議上提到要在明年初形成實物工作量,我覺得這一波也是提前交易了對需求回暖的這個預期。

供應端的話,現在其實從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來看,跟黑色相關性更高的雙碳政策相比較于今年,在語氣上反而是有所放松的。會議提到要堅持雙碳的政策,但是不可畢其功于一役。那邊際上的話也意味著就說明年不太可能再出現像今年這樣的大規模“運動式”減碳,或者說一刀切的限產政策明年相對來說會比較少,那更多的應該是會根據各個廠的實際情況,因廠施策有針對性的進行限產的一些動作,或者說是根據各個鋼廠環保的評級來進行不同的對待,那這樣的話其實邊界上有可能會導致鐵水產量或者是煤炭的供應會比今年有所回升。

目前整個原料層面基本面還延續著四季度的一個偏寬松的格局,主要是鐵礦,因為鐵礦目前的庫存已經累到了一個相當于接近1.6億噸的這個水平,焦炭的庫存在持續的下降,但是焦煤的庫存最近一周出現了明顯的上升。鋼廠端的原料庫存是非常低,主要是壘在焦化廠這邊,鐵礦的話主要是壘在港口貿易商的手里,所以整個結構性的庫存需要轉移到鋼廠的需求端這里,所以整個補庫行為沒有完成之前,目前原料端的反彈我認為還沒有結束。同時在預期層面的話,05上面的原料確實是有比較強烈的復產的預期,疊加本身一季度就是原料上可能會有這個像鐵礦會有季節性的發貨的下降,那雙焦的話可能會面臨冬奧會的一個臨時性的限產,所以這些都是在05上面,目前原料和鋼材的多頭目前是比較占優的一個因素。所以短期的話,我覺得整個無論是從鋼材的基本面來判斷,還是從原料的基本面的角度,我個人認為都還沒有反彈到位,所以短期還是有一個往上的修復空間。在過年前這一段時間,其實更多的是交易預期,還有交易對明年一季度基本面的判斷,那在這段時間里面預期可能比真實的需求更重要,對于鋼材來說也是短期的產量其實比淡季的需求更加重要。所以現貨比較堅挺,并且現貨可能不會在一個月之內出現明顯的大跌。我覺得其實大家不用過度擔心今年的冬儲的問題,冬儲的話還是會由這個盤面的這個基差以及鋼廠自己可能會有自主的一些行為來完成,所以整個短期的話我個人還是偏多一點。

明年年后需要關注需求的情況,第三次拍地的這個情況還是很差,明年新開工不大會有明顯的爆發,因為今年上半年的這個需求的基數是非常高的,所以那個時候也許會出現一波就是供應增加,同時需求同比增速又再次惡化。那對明年全年的這個觀點,我短期的想法還是可能上半年不是特別樂觀,我覺得可能是前低后高的一個走勢,因為上半年的話還是會碰到就是確定性的復產以及上半年的需求沒有恢復的。那個時候我們再來看是不是下半年會有一波更大的向上的機會,也就是明年下半年要舉行黨的二十大,可能會在下半年會有一波更大的行情。

特邀嘉賓3:夏張波東銘礦業期貨總監

我覺得現在做黑色,近幾年來明顯可以感到政策對行情的影響特別是對供需的影響越來越大,所以在說整個市場的時候就肯定離不開政策。然后近期大家比較關心的就是政治局會議,還有剛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我覺得現在市場可能有點太樂觀了,政策對房地產還是堅持“房住不炒”,不會拿房地產來作為刺激。

從宏觀角度來說,明年的需求,特別是粗鋼的需求大概率是很難達到同比持平的量級,很有可能還是負的。因為現在國家政策是立足高科技或者說是高端制造業,但是大家都知道像風電、光伏、太陽能的話,它雖然增速很高,但實際核算它的單位耗鋼量的話是很低的,不可能對沖房地產的下滑。而且明年的話,我覺得需求全年來看大概率是低于今年的。這次的經濟工作會議還提到: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納入能源消費總量控制,就是說可再生原料特別是廢鋼,我覺得明年的廢鋼可能會迎來比較好的發展。也就是說國家希望鋼廠的生產方式去轉換,傾向于慢慢往短流程循環生產,就是綠色低碳發展的角度去生產粗鋼。那就是說,假如明年粗鋼產量或者是有增長,或者是不及預期,但是可以看到明年的廢鋼是受到政策支撐的,所以很有可能就產量貢獻的那一頭廢鋼會更大,所以我現在給到的一個預判就是:明年廢鋼在我們粗鋼的占比比例可能會上升。也就是說未來粗鋼如果有減量,那可能就是要從鐵水去貢獻,這個也符合國家的碳中和碳達峰的一個長遠規劃,所以我覺得明年大概鐵水的產量同比應該是會下降的。

然后供給端,鐵礦石可能還有個增量,那如果我判斷的是鐵水有減量的話,從大的角度來說,鐵礦石仍然是個過剩的態勢。當下最新的港口鐵礦石庫存數據是1.55億噸,然后到年底差不多在1.6億。因為后面還有個冬奧會限產和秋冬季限產,鋼廠復產是受到約束的。而澳洲、巴西會在12月份沖量,沖量到中國進口的話是在1月份、2月份,海關的進口的數據會發現這個季節性非常弱,也就是說它那個發運的船期到中國的話是平滑掉了,你能看到進口量是維持一個相對高位,明年一季度月度進口量還會在9000-9500萬噸這樣的水準。1-3月份秋冬季限產,京津冀有文件明確說產量同比下降30%,那可以大概算一下,1-3月份大概還是個繼續累庫的態勢。現在1.6億噸的港存,然后再往上加個一兩千萬噸,那可能一季度峰值會到1.7億噸以上,也就是說大概率會創一個歷史新高。

2022全年來看的話,如果我們的價格維持在110-120美金,即供應沒有發生大的波動,我覺得全年的庫存可能會累到2億噸。所以鐵礦石的話,我覺得上面的頂壓力還是蠻大的。然后再說說最近的情況,最近由于房地產政策的邊際放松,國家推出了一些邊際刺激的一些信號,比如降準、定向降息,階段性鋼材的需求確實比大家預估的都好,就是說現在鋼材的需求是有點超大家預期的。那現在我們這個過剩的格局,能不能到120美元以上呢?我覺得短期市場沖一沖或者樂觀情緒釋放,或者鋼廠集中補庫,階段性有可能還真是會破120美元。但是能不能維持呢?那應該是不太可能維持。所以120美元的話,我也同意前面幾位嘉賓的說法,這是一個很強的阻力。還有一點就是底部,我也同意60-80美元,因為如果太低的話,很有可能會出現比較嚴重的錯配。

特邀嘉賓4:柳浠光大期貨研究所黑色研究員

我覺得明年首先從供應端來看,增量主要來自于四大礦山這邊,淡水河谷的產能恢復其實是在繼續的,它現在的產能是恢復到了3.4億噸左右,預計它明年的產能恢復到3.7億噸左右。它產量的目標是在3.2-3.35億噸,那就是同比增加500-1500萬噸。另外澳洲的三大礦山目前看到他的投產項目可能還是產能替換項目為主,現在它是受到疫情導致的勞動力緊缺的問題,但是明年可能疫情穩定之后,他們的產能項目投產之后,它的生產穩定性將進一步的提升,但是三大礦山這邊還是以穩產為主,另外FMG鐵橋項目可能要到2022年的年底才能出礦。除了這四大礦山以外,現在如果價格持續下降的話,我覺得新增項目仍然存在著較大的一個不確定性,主要還是受到了礦山成本以及海外分流的影響,那非主流礦的投產項目,包括加拿大的這個擴產項目,也要2022年下半年帶來一定增量,也就只有300-400萬噸左右。另外南非昆巴預計是有100萬噸的一個增量,印度方面其實可以看到下半年價格下跌的一個影響,它的壓力還是比較大的,所以預計明年出口量可能也會有所減少。國產礦方面來看,明年國產礦的增量預計是持平的,它的增產節奏基本也要到二、三季度才能體現,因為春節附近以及每年一季度可能仍然會受到炸藥管控限制的影響,那四季度天氣以及環保的限產因素也會影響它的產量,所以它一季度產量還是會持續有所下降。那另外供應節奏來看的話,其實明年的一個增量還主要是在下半年為主,剛剛也提到FMG的項目,也要在年底才可能出礦,而且這都取決于礦價的穩定,如果礦價大幅下跌的話,我覺得新增的產能的項目也有可能將會繼續放緩。所以整體上我覺得明年鐵礦石供應量的下半年還是會低于上半年。

那從需求端來看,我覺得明年它的需求,整體一季度來說,在采暖季和冬奧會限產的影響下,整體大概是在210萬噸左右,增量的話其實也并不是很大。我覺得明年的壓產計劃可能還是會繼續,因為在碳達峰的影響下,鋼鐵行業作為高耗能的行業,我覺得它產能的控制仍然是會繼續的。

但是整個上半年來說,鐵水產量存在邊際修復的可能。總體來看,我覺得2022年整體的需求還是長期走弱的,但是供應現在算下來還是增加的,鐵礦石的市場仍然是呈現過剩的狀態。二季度可能會出現價格的高點,首先二季度存在著復產的預期,以及一季度鐵礦石供應的一個季節性減量之后,我覺得這一季度末、二季度的時候會引起錯配,供需錯配之后,我覺得可能會引起價格的修復性反彈。

(文章來源:光大期貨)

責任編輯: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推薦:

精彩放送:

新聞聚焦
Top